安徽省阜南县是传统农业大县,全国商品粮基地县,但多年来粮食产业发展较为滞后,大多为种原粮卖原粮,粮食品质不高、附加值低,加工企业小散弱,“产粮大县、经济弱县、财政小县”的局面一度制约着全县的发展。2015年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(原国家粮食局)定点帮扶阜南县,立足当地实际,充分发挥资源优势,紧紧围绕产业振兴这根主线,多方齐发力,筑巢引凤来,因地制宜延伸粮食产业链、提升价值链、打造供应链,以两个“三步走”持续推进县域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,更高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促进乡村振兴,成功探索出优质粮食工程“阜南样板”。
各方支持力度大 粮食产业发展有保障
一、坚决落实定点帮扶工作,充当“红娘”,高位指导粮食产业发展。
2015年以来,国家局坚持政治引领、夯实粮食产业根基、加强科技人才支撑,加大“造血式”帮扶力度,持续推动阜南定点帮扶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。针对县粮食产业“两头在外”和“小散弱”的实际,指导阜南县确定以小麦为主的发展思路。国家局积极牵线搭桥,充当“红娘”,2018年以来,相继引入中粮贸易、中化现代农业、滨州中裕等龙头企业,指导阜南县依托国有粮食购销有限公司成立皖西北(阜南)粮食和绿色食品产业园,以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,标准化规模化做优生产端、优质优价畅通收储环节、就地转化补齐加工短板,三管齐下延伸粮食产业链,初步形成了县域粮食产业全链条发展格局。
二、强化组团式定点帮扶力量,当好“服务员”,全力助推粮食产业发展。
国家局党组根据阜南县定点帮扶工作实际需要持续充实力量,强化组团式定点帮扶,先后选派23名挂职干部,2023年挂职干部人数由5名增至6名,其中2名处级干部任县委常委、副县长和驻村第一书记,4名科级干部分别在县直机关和乡镇挂职,继续保持各层级全覆盖。挂职干部始终把做好定点帮扶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,牢牢抓在手上,落实在行动上,挂职期间迅速融入当地工作实际,紧紧抓住产业振兴这个关键,在推动县域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上,利用各自所长,集合行业资源优势,尽心尽责,接续发力,充分发挥参谋助手和桥梁纽带作用,提供“服务员”式服务,为引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。
三、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,做好“主人翁”,协调保障粮食产业发展。
省市县高度重视粮食产业发展,发挥“主人翁”意识,协调各方资源保障,支持阜南粮食产业发展。依托优质粮食工程,支持阜南县建立粮食质检中心,提升县域粮食检测能力;布局10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,建立产后服务体系;实施绿色仓储改造提升,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升级,持续深化智慧粮库建设,提升储粮科学水平。县委、县政府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,整合各类财政涉农、涉粮资金,扶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。一是支持优质粮源基地建设,对优质品牌小麦每斤种子补贴1元,对全县小麦“一喷三防”每亩补贴30元,有效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小麦品质;二是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,对产业化龙头企业、家庭农场、专业合作社、产业化联合体、产后服务中心等建设实行奖补;三是支持产业发展,高标准规划建设皖西北(阜南)粮食和绿色食品产业园。
(作者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对口帮扶安徽省阜南县原挂职干部)